有一种精神,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热血沸腾!
有一首歌,从这里走出青海、走出中国、传向世界。
2021年,天风文学社成员在指导老师刘大伟的带领下,踏上海晏这方热土,寻访湟水河的发源地、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以及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里,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荒原深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出“两弹一星”精神。三年后,天风文学社采风小分队再上金银滩草原,再次寻访红色印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记忆中的那首歌……
8月29日下午,在结束刚察的采风行程后,文学社采风小分队抵达海晏县西海镇。
西海镇别称“中国原子城”,建于1958年,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95年5月15日,基地退役。2001年,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展陈、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采风小分队的成员心生钦敬。
让同学们感到骄傲的是,青海师范大学原创话剧《永怀之歌》连续多年在各大院校及海北演出,社会反响极好。话剧核心人物郭永怀是著名空气动力学家,20世纪50年代,他来到金银滩草原进行科研工作。青海221基地海拔31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50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西北风大,他们的帐篷时常被风掀倒,不得不挖地窝子来固定和支撑帐篷。他们经常吃不饱,饿着肚子搞实验。年过半百的郭永怀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奋战在青海高原上,无怨无悔。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倒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2个多月的郭永怀,经过大量计算和反复推敲,终于测算来一组准确的数据。由于这组数据十分重要,所以郭永怀急着赶回北京,登上了夜航的飞机。然而,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抵达北京机场时发生了意外,不幸坠毁。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科学报国,知识报国,这是你的理想和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是你的精神和风貌。”看完郭永怀先生以身许国的事迹,社团成员韩小美不禁湿了眼眶,她哽咽地唱起了我校原创话剧《永怀之歌》的片头曲。“无论是走进原子城纪念馆参观实物,还是漫步在西海镇街头看黄楼、红楼、西海影剧院等文物建筑。我感觉‘两弹一星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铭记先辈艰苦创业,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为我们深爱的中华大地出一份绵薄之力。”
在主编文云婷看来,本次采风带给她的不仅是草原美景的视觉冲击,还是精神上的净化洗礼。“这次的海晏采风,尤其是原子城纪念馆的参观,让我们青年一辈热血澎湃。他们也如我们现在的年纪,秉承着‘一生只为这一刻,一世只为一事来’的重大使命与崇高精神。我决心用手中的墨笔,借助社团与海晏县文联加强合作的有力平台,多书写金银滩铸就国之重器的伟大意义。同时多号召社团同学来到原子城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多多书写海晏大地上的生动故事。”
“远处悠扬的歌声传来,空灵地激荡在金银滩草原。仿佛时光又转回到了歌者年代。余音仍在,佳人已逝,伴随他的只有风中的花香。追寻歌者的足迹,发黄的照片仿佛传来这样的信息:如果时间再流逝的慢一点,我会留下我能留下的一切……”
“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这片诞生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热土上,同样也充满神奇与浪漫。“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首歌曲在金银滩草原上回响不绝。而提到这首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洛宾。
王洛宾,这个响亮的名字,把“西部歌王”的浪漫与激情传遍了大江南北,也把金银滩草原的美丽永远留在世人心间。1939年,王洛宾跟随电影《民族万岁》制片组来到金银滩草原,他立刻被这片美丽富饶的大草原所吸引,更被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所感染。油然而生的创作激情便化作一支支优美动人的旋律在西北高原久久回荡……
昔日神秘禁区,今日州府新城。同学们漫步在西海镇街头,看到街道焕然一新、花草树木茂盛葱茏。如今的西海镇已经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海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青海旅游特色城镇。西海影剧院、221地下指挥中心、黄楼、将军楼、221厂原指挥部等建筑依然屹立,向我们讲述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