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古诗词,传承文化经典

发布时间:2024-04-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吟诵古诗词 传承文化经典

——湟源县“中华古诗文吟诵”第七期培训

引言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能力,拓宽诗词鉴赏视野,4月9日下午,鹿鸣诗社指导老师纳秀艳教授赴湟源县,在第一中学录播室,为全县“中华古诗文吟诵班”学员开展第七期吟诵讲座。

温故知新

在进入新知识之前,纳老师首先点评了学员们提交的三次吟诵作业。纳老师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吟诵学习方面的进步,给予热情鼓励。同时,纳老师也指出了老师们在吟诵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仄字的处理,以及依情行腔和归韵问题等,并结合杨万里的《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做了示范和点评。

进入温故环节。纳老师带领老师们温习第六期讲座中的吟诵知识和关键点,并补充了四声与平仄问题、认识吟诵符号、认识参考吟诵谱,并强调了吟诵中,文读语音的重要性,反复举例说明文读在古诗词吟诵中所具有的音乐性、节奏型和高古典雅的特点。纳老师总结吟诵中要注意的要点,综合运用吟诵规则,以杜甫的《绝句》为例,详细讲解了《绝句》的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情志美,基于对作品的全面理解,进行吟诵,通过吟诵这种传统读书法,在因声求气中,力求以声传情、依声传意,展示诗歌的美。

春醒诵诗歌

纳老师通过赏析《绝句》强调:吟诵不是单纯读诗方法。吟诵是阐释诗意,感悟诗情的方法。纳老师说:“吟诵是语文老师在讲授古诗词时,用这一方法,带领学生抵达诗意深处。如果把诗词比作一条河流,吟诵是到达诗意彼岸的小舟,而不是彼岸。因此,如何掌握好行舟的原理,载着学生到达诗意的彼岸,掌舵人非常关键。要探究河流的深浅,河水的缓急,水质的清浊,甚至细查水底的样貌,岸边的情况,都很重要。”吟诵是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基础上,再通过美读,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

接着,纳老师开始了第七期讲座的内容——古典诗歌体式的演进。首先,老师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发展与演进,从古体到新体,再到近体,边举例子,边分析诗歌体式特点,娓娓道来。
在梳理诗歌体式嬗变和特点的基础上,纳老师指出,吟诵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诗体要采用不同的吟诵。她以项羽的《垓下歌》和相传为虞姬的《虞姬歌》以及刘邦的《大风歌》为例,先旁征博引,让老师们充分了解历史人物,在此基础上去吟诵,如此,在依义行调和依情行调的吟诵声中,诗的内涵、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就被凸显出来。

最后,纳教授以汉乐府《江南》为例,讲解了乐府的吟诵技巧,重点讲授了汉乐府是厅堂演唱的基本特征,分析《江南》的押韵特点和音乐性,以及演唱方式,并让老师们分组练习,老师们虚心学习,认真练习。

尾声

在第七期吟诵讲座中,纳老师花大量时间讲了古典诗歌所蕴含的多层次内涵和情感,让老师们领会吟诵在古诗词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所具备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纳老师希望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多阅读古诗词,多吟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特有的音韵美、情志美,并以此滋养心灵,丰润精神。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