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青海青年诗会与天风文学社承办的“天佑德·永恒的诗魂——青年诗颂昌耀诞辰89周年经典诗歌朗诵会”在青海省美术馆举行。天佑德大学校长赵世禹,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马海轶、马非,诗人杨廷成、宋长玥、牧白、绿木、才仁久丁,《天涯诗刊》主编路军锋,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晓林、纳秀艳,昌耀先生之子王俏也,社团指导教师刘大伟、王静,社团成员乔海芳、马文善、杨世凯、文云婷、邢斌德、妥彩凤、蔡宗鹏、贾雅琴等200余人参与活动。
马海轶、赵世禹、王俏也分别致辞。马海轶在致辞中指出,昌耀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峰,其语言凝重、意象苍茫、情感纯净,融合了传统诗学、西方思辨与青海民间韵律,诗歌深刻叩问生命、直面苦难。他寄语青年诗人要扎根土地、坚守诗性,于苦难中寻诗意,像昌耀一样以独立姿态探索诗歌真谛。赵世禹表示,昌耀作为新边塞派代表诗人,其作品记录了时代精神与高原灵魂,与顽强坚韧的青稞精神一脉相承。他希望青年一代能从昌耀诗歌汲取力量,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佳作。昌耀先生之子王俏也对本次诗歌朗诵会的主办表示感谢,他回述了父亲与青海大地的深厚联结,也感动于青海社会各界对昌耀诗歌精神的持续传播,希望父亲的诗歌能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力量。
朗诵环节中,不同年龄段的朗诵者依次登场,精彩不断。申冰新诗朗诵《峨日朵雪峰之侧》高亢激昂,尽显高原的壮阔与生命的坚韧;王静老师带来的《良宵》温婉动人,细腻传递出诗歌中含蓄的温情;罗茂林学长朗诵的《乡愁》则满含惆怅,引发对故土与岁月的共鸣,现场掌声不断。
分享环节中,社团指导老师刘大伟围绕“朗诵与文学的关系”展开阐述。他指出,朗诵注重特定语境、仪式感与舞台效果,而阅读是日常的精神习惯,是诗人汲取养分的核心方式。他建议诗歌爱好者以“纵横坐标轴”构建阅读体系。横向涉猎各国诗歌,纵向贯通古典诗词到现代新诗的发展脉络,在广阔视野中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与创作。
天风文学社将以此次朗诵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携手青海青年诗会,深化联动海北联谊,共同搭建更广阔的文学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