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习社赴贵德县常牧镇周屯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20日,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习社师生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周屯村,开展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的暑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在周屯村开展了参观村史馆、问卷调研、推普驿站行和方言调查等活动,深入了解周屯村的语言、文化及普通话使用情况。



在周屯村村史馆,同学们了解了周屯村的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观看了国家级非遗文化“六月会”的短片,感受到周屯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馆中陈列着文物、各式农具、传统手工艺品等,所有展品都由村民自发捐献,每一件都体现出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同。

 
参观结束后,大家一起前往周屯村老年驿站,实地调查了解周屯村“一老一少”普通话使用状况。

结合问卷调查,马梦玲老师带领团队开展周屯村方言调查,通过了解周屯话特点,以便将来助推周屯人学好普通话。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不仅了解了青海省情,了解了乡村语言状况,提升了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更深刻理解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将继续开展推普活动,系统调查周屯话语言情况,整理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调查报告,为当地推普工作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听听同学们的推普心声

图片

在此次活动中,我认识到推普的第一步应该是在了解人文历史的基础上调查普通话使用情况,最后达到推普的目的。和周屯村的爷爷奶奶交流,完成我们的调查报告,这让我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很有意义。

图片

覃艳珊

起初我们感觉到困难重重,因为村民们大都说着方言,沟通的屏障真切地横亘在面前。但当我们放慢语速,耐心比划,他们眼中逐渐流露出理解和接纳,那份渴望交流的真诚深深触动了我,这不仅是推广普通话,更是心与心的靠近。

图片

潘璐琦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三下乡“推普”并不仅是政策性的“空中楼阁”,而是真正到基层去听群众的声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利用专业优势发光发热,为普通话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王天骄

在推普活动中,老人们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里藏着岁月,孩子们清脆的语调里满是希望,村史馆的老物件则默默诉说着方言与时代的交织。原来推普不只是语言的统一,更是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搭起更宽的桥。

图片

胡伊菱

活动开始,虽然有些紧张,但在和村民交流后,我逐渐掌握了更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更多人架起沟通的桥梁!

图片

豆措姐

我在活动中发现普通话和方言正处于平衡的状态,老一辈人为适应小一辈学习了普通话,小一辈也因为需要和老一辈交流依旧使用着周屯话。这次活动我收获满满,且对推广普通话的热情更加高涨。

图片

冯承光

我们了解了周屯村的屯边历史与语言所属,并参观周屯村村史馆,对周屯的语言历史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意识到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义务。

图片

我认为推广普通话很有必要,它能消除交流隔阂,但方言也应得到保护,因为乡音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记忆。此次活动的意义,不仅是推广普通话,也让我们明白推普要为方言留有余地。

图片

马丽娜

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老人们对学习普通话的需求。一位爷爷说:“学习普通话不是为了忘记方言,而是能更好地交流合作获得更多机会,也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文化。”他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学习普通话,是为了更自信地融入更广阔的世界,共享发展机遇。这质朴的愿望,正是推普工作的意义所在。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