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笔记文选读》之《志林》二则 (转自“青言海语”社团)

发布时间:2024-05-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编前语:

吕叔湘先生选辑《笔记文选读》一书的初衷是为了给初学文言的青年寻找阅读的资料。由于笔记文风格质朴自然,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吕叔湘先生希望笔记文在题材和文字两个方面起到补充和矫正当时国文教科书种种不足的作用。

《笔记文选读》共收九种笔记文,选录近百则,其中搜神志异及传奇小说之类不录,证经考史及诗话文评之类也不录。每篇之后附有注解,另附讨论,以引起读者的经历见闻与所读文字相印证,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下两则选自《志林》。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解】

[1]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2]纵步:散步。比较“纵目”,“纵言”。

[3]木末:树梢。亭宇在木末,言为林木所蔽。

[4]恁么:这样。

[5]熟歇:着着实实歇一会。比较“熟视”,“熟眠”。


【讨论】

(1)绍圣元年,章惊为相,复行新法。东坡时知定州,就任落两职追一官,知英州。未到任间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是年十月到惠州,寓居嘉祐寺。

(2)此篇说人须无执著,能摆脱。人生诸事纷乘,若心中不能摆脱,则无片刻安宁,不但为人太苦,抑亦无补于事。然不得以此作袖手不问之藉口也。

(3)此篇夹语体两句,何故?若改作“此处岂不可憩止”,“当此之时,亦无妨暂憩”,如何?不独笔记文中常杂口语,史传亦多此例,能举例否?

(4)“死敌”“死法”,中省“于”字。比较“死职”,“死事”。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解】

[1]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

[2]上元: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3]儋耳:宋儋州昌化军,汉儋耳郡也。今广东省海南岛儋县。

[4]民夷:民谓汉人。

[5]屠酤:屠谓屠户,酤谓卖酒者,此处泛指市井中各色人。

[6]掩关:闭门。

[7]再鼾:谓已醒而复睡也。犹今云已经睡了一个头忽。

[8]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有《赠侯喜》诗,略云:“吾党侯喜字叔起,呼我持竿钓温水……䀯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我今行事皆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讨论】

(1)东坡居惠州三载,已买地筑室,绍圣四年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遂寄家惠州,独与幼子过渡海。居儋州三年。元符三年始赦归,次年遂卒。

(2)“孰为得失”即“孰得孰失”。此处以何二事比较?为以自己之夜游与家人之熟寝比较乎?为以自己之随遇而安与另一种人比较乎?

(3)“钓者未必得大鱼”,譬喻何事?

作者简介

吕叔湘(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江苏丹阳人,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等。合编有《现代汉语词典》,著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近代汉语指代词》《语文常谈》等,辑有《吕叔湘文集》《吕叔湘全集》等,被称为我国现代汉语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吕叔湘先生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其研究理论在汉语语法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最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