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研室举办本学期第一场“问学”沙龙

发布时间:2024-05-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法·福楼拜

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孕育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是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传承,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生存方式,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重要的接受形式。秉承“学问需有来处,源远方能流长”的问学思想,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于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城北校区东二楼会议室举行第一次文学沙龙。活动由陈丽丽老师主持召开,参加人员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2021级、2022级、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活动伊始,由李成林院长致辞并提出倡议。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是心灵的抒写,也是感情的升华,是人生与自然的审美表达。因此,文学交流必不可少,文学活动不可或缺。对于经典的学习,应当是开放的、活跃的,而非封闭的、狭隘的。李院长希通过举办这种形式的文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推进古代文学教研工作的展开,也希望研究生同学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增强对文学的兴趣、感受文学所带来的乐趣。 

接着,由纳秀艳教授对两位研究生同学的汇报内容、学习情况作总体评点与简要介绍。汇报同学分别是张守航和胡慧君,其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重心则在《诗经》与《诗经》学研究。纳老师对两位同学提出细致要求,表露充分肯定,期盼更好成果,力求二位同学百尺竿头,能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沙龙活动第一部分由张守航同学作题为“‘以史证诗’经解与《毛诗序》的现实指向”的报告。张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明确后妃职责,杜绝后妃干政;二、规范后妃德行,垂范天下万民;三、遏制诸侯权利,抵御地方叛乱。最后得出结论:《毛诗序》作者受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将西汉后妃与诸侯作为现实指向的两大主体,基于后妃干政弄权、戕害妃嫔、残害皇嗣,以及诸侯蓄意谋反、行为荒淫无耻等现实现象,通过“以诗证史”的方式,在史诗互证的双向视域中,构建了一条由“诗” 及经,依经取义的诗教路径,借此对西汉统治阶层不合礼教的现实问题大加批判。从而,对在位君主、后妃以及诸侯起到劝谏教化的作用,最终实现《毛诗序》作者通经致用、介入政治的现实诉求。 

活动第二部分由胡慧君同学作题为“郑玄以礼说《诗》目的探析”的汇报。慧君同学从两方面谈起,一为汲取多家之言,奠定学术基础;二为阐明礼仪礼义,重建汉末礼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阐明了文章主体思想。即礼在《诗》中是客观存在的,郑玄以礼说《诗》便于后人准确把握诗意,并补充了礼书记载的缺失。虽然存在以礼过度诠释的情况,但他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前人不成型的以礼说《诗》的承接与定型,尽管存有不足,但郑玄以礼说《诗》确为后世解《诗》提供了礼学的视角,其对后世礼制思想、典章制度等多方面影响颇深。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他通过阐释《诗》中的礼仪礼义,将矛头指向汉末社会现实,他“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对礼乐和谐的社会秩序充满无尽的向往,力图通过诠释经典来挖掘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这或许也是郑《笺》除了学术性质而盛行于世的缘由。

汇报结束后,老师们从文章史料使用、文献征引、内容格式等方面分别作评点与补充。研究生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第一次沙龙活动在两位研究生同学的学术论文分享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圆满结束。李成林院长认为,应当“灵活沙龙形式,创新研讨方法”,沙龙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学术交流形式,但形式应当是灵活的,可以是具体文章的分享,亦可以为某一文学主题的探究。既要严谨求实,也须不拘一格。纳秀艳教授作最后的活动总结,人与人就像宇宙间散落的文字,碰巧相逢,连缀成词句和诗歌。正是大家的相互交流,老师们排忧解惑,学生才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提升学习素养、改善学习方式。也正是因为交流与学习,古典文学方能薪火相传,经典方才得以永恒不灭。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贾平凹在他书中写道:“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文学,便是人们生活中那一泓清泉,一缕月光。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