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上午九点,有源书院第113次线上活动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讲人是青海师范大学的纳秀艳老师,会讲主题为“《诗经》中的婚恋诗”。
纳秀艳
九三学社成员,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九三学社中央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会讲开始,纳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过去人们阅读《诗经》的几种方法:一是将《诗经》看作周代的史料,二是把《诗经》当作纯粹的民歌来读;三是将《诗经》归入经学,用经学的解读方法;四是将《诗经》归入文学,用文学的读法。纳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诗经》当作一篇文学著作,应该用文学的眼光审视它。
纳老师讲到《诗经》第一首诗歌的重要意义,第一首诗歌应该具有统摄性,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关雎》这首诗歌就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一、周代的婚姻制度
1.何谓婚姻
《礼记》:(婚姻)“万世之始也,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附远厚别”是女儿嫁到远方,结为姻亲,所以双方也会厚爱别土。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王室的婚姻制度具有政治意义。
2.周朝的婚姻制度—媵嫁婚制
《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
这种婚姻制度在《大雅·韩奕》第四章描写的极为贴切:“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这首诗歌讲的是韩弈娶妻的故事,这里讲了韩侯迎亲时的喜庆场面。“诸娣从之,祁祁如云”,说明陪嫁女子很多,这正是周朝媵嫁婚制的表现。
3.古人重视婚姻制度
这一点在《周易》和《礼记》之中就有明确记载。
《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周易》:“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礼记·郊特牲》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
《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4.古代婚礼的仪式—六礼
古代婚礼有所谓“六礼”,即六大步骤。这里只说“六礼”。缔结婚姻一开始是两步:“纳采”和“问名”;然后是“纳吉”;接着是“纳征”(玄纁束帛)“请期”;最后是 “亲迎”。
二、婚恋诗的分类
纳老师讲到《诗经》的婚恋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琴瑟和谐的贵族贺婚诗、对非周礼婚礼的讽刺诗、不伦之诗、青年男女恋爱诗、弃妇诗、思妇诗。
贺婚诗是在贵族的婚礼上祝贺男子或女子幸福美满的一类诗歌。代表作品有《周南·关雎》、《周南·桃夭》等。《周南·关雎》是贵族的婚礼上对男子的贺婚诗;《周南·桃夭》是贵族的婚礼上对女子的贺婚诗。贺婚诗的特点一是对周礼的尊重,二是对人性的尊重。
三、婚恋诗的讲解—以贺婚诗《关雎》、《桃夭》为例
针对“窈窕”二字,纳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中国女性化妆史起于楚国,纳老师指出中国周朝的审美偏向于壮硕,而非苗条,因此这里的“窈窕淑女”的“窈窕”如果解释为苗条,那就与此时的审美有异。因此纳老师认为“窈窕”应该回归毛诗的解释:“窈为貌美,窕为形美”。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这样美好的姑娘,应该是君子去追求的呀,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并不像爱情诗歌,应属于婚恋诗的一类。
周南,王风之化。这首诗在情景上与《关雎》是一致的。“夭夭”,少好之貌。以春日桃花的美好,来象征一位青春美丽的女子。“宜其室家”,就是给这对新人的祝福。“宜其家室”,是给男方家带来好的福气。“宜其家人”,是给他的族人带来美好。
会讲结束,纳老师鼓励书友们诵读中国古典诗歌,因为中华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自由精神、家国情怀、审美情趣、高贵人格是滋养我们生命情怀的源泉。优秀传统文化之大用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精神的熏染和滋养,心灵的感动,思想的提升。自此,有源书院第113次线上会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