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曾任天风文学社19级社长
曾入选2022年第十五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曾获“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重庆地质杯”等奖项。
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诗刊》《星星》《飞天》 《青海湖》《雪莲》等刊物。
一份欢喜,一份坚守,有人在文字里热爱生活,用笔墨行遍万里山河,记录青春的热泪盈眶,感受文字的魅力。为了更好的了解天风人在天风的写作经历以及与天风的点点滴滴,在采访中创造属于我们独有的天风故事。
采访人:文云婷
被访者:马 龙
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经验,平时跟朋友走在外面,对外界观察比较细致,我个人觉得相对与别人而言我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天赋的。还有就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多,让我在观察方面比其他人敏锐,我创作的灵感很多来自于这些小细节。回顾我近几年的创作历程,亲情、友情、故乡、河流是我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
我认为写作跟我的信仰类似,有些人认为文学是一种信仰,但于我而言,文学很多时候是表达自我,表达我的内心想法,我所经历的生活,还有我所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的一些事物,这些都在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当然,如果能发表刊物,获取一定稿费,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我的写作方式不太局限,创作主要是来源于我个人的灵感,某些时刻会灵感迸发,然后我会抓住这一时刻,进行创作,我个人是比较相信直觉的,因此我的写作来源于情感与经验。
来到天风文学社,结识了很多同学,交到了真心朋友,我们通过文字交流发现,所有人都可能会欺骗你,但是你的文字不会,你永远欺骗不了自己。当一些文字写出来的时候,它就会如实体现在你眼前,我觉得这是文学的一种魅力,它会把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体现出来。所以我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名利,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情感。所以现在到了离别季,我就感觉特别忧伤,在这里我有一句话想送给我的朋友们:“纵改鬓华心未改,平生已知此情长。”遇到这些朋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件幸事。
生活中大家都说我像个诗人,作家,并不是我对此有什么偏见,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生活的记录者,我还没有到达诗人或者作家的高度。如果非要给自己下一个定义的话,一个真正的诗人他是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他看到身边弱势群体,会发自内心的具有悲悯情怀,这不是造作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与自然相联系的。作为一位诗人,要对得起自己的文字,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要“仰不愧于天,俯不做于人”,内心要有这种信念。
在天风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呢?是因为什么事情对他印象深刻呢?
事情挺多的,现在就是拿我现在想到的一个来说,当时编写天风期刊的时候,主编是马文善,本来诗歌、小说等都是由他负责的,当时留的邮箱里有一篇诗歌是我的,然后我帮他整理到晚上两三点,给他打电话,当时马文善在睡觉,但还是接起电话和我讨论了很久。那段记忆是比较难忘的,不是说有多累,而是我在整理别人的诗歌的时候能通过他们的文字,读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对我来说也是有帮助的。2021年的时候在操场举办了一次笔会,大家聚到晚上十一点久久不愿离去,那次活动办得算是比较好的一次,其中有一位自然地理科学的女生读到了《诗经》中的《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感觉人生能有这样的朋友一起探讨文学,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问:可以给同样热爱诗歌写作的学弟学妹们提一点建议吗?
勇敢做自己。我本人在写作中遇到过很多困难,跟我一样热爱诗歌写作的朋友有时候也会跟我说不想写作什么的,但是我觉得,如果喜欢,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时候别人也会问我,写这些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吗?我当时不是很愿意听这些,但是后来慢慢的我觉得,这些虽然不会为我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但是我现在可以拍着胸脯说,大学四年我读过的书,经历过的生活,是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们支撑着我向前走。很多时候,人生是虚无的,我希望大家如果热爱写作,愿意写作,就及时抓住灵感,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于我而言,哪怕我最后就只剩下一个读者,他读到我的诗歌,他说写进了他的内心,那么我的写作、我的坚持就是有意义的,不要去考虑你写了之后会收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总有一天它们会反过来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