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号召,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水平,文学院于11月23日至24日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加深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文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3日上午,研学教师团队首先步入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教师们逐一参观学习了“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等展览区。教师们结合出土简牍实物、图像、视频、传世文献等资料,近距离观察、学习了悬泉汉简、居延汉简、放马滩秦简等诸多简牍文献。通过专业人员讲解,教师们对简牍的形制、材质、书写风格,以及简牍所呈现的古丝绸之路、天文医药、职官文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日后在教学科研中生动再现简牍文化提供了实践基础。
23日下午,研学教师团队前往甘肃省博物馆,重点参观了“丝绸之路”、“甘肃彩陶”、“佛教艺术”、“魏晋画像石、画像砖”等特色展区。博物馆内藏品丰富,近8万件的历史文物汇集了齐家彩陶文化、先秦青铜文化、汉唐丝路文化、佛教艺术、魏晋画像石、画像砖艺术、近现代红色文化等众多门类,尤其如“铜奔马”、齐家彩陶等国宝级文物,生动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整个参观过程,教师们边听讲解边收集资料,积极讨论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科研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
文学院此次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洗礼,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影响力,为培养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传承者与建设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