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第十六讲:李国英《数字化时代的汉字规范》

发布时间:2022-06-3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2625晚,由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大合作项目支持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通识课程“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第十六讲在线上进行,主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2020级和2021级全体学术型研究生,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师生90余人收听了讲座。课程由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


李国英教授此次授课的题目为《数字化时代的汉字规范》,这是李教授为本系列课程的第三次授课。李教授的前两讲主要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汉字的性质和汉字的起源,这些都是汉字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本讲则立足跨文化背景,分析数字化时代的汉字规范,这是在全球化环境中国家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应用问题。

李国英教授本讲的要点有四:数字化时代下汉字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语文生活的变迁和调查、汉字规范和标准、汉字系统的整理。

首先,李教授从逻辑上分析了理论与应用的关系,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汉字的应用研究,应该放到整个汉字学的架构中,从理论到应用,从大的理论架构里看待汉字应用及数字化时代汉字的规范问题。数字化时代社会对汉字应用研究的需求很大,但是成果很少。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里面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汉字的应用建立在汉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而汉字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至少有最低限度的八个核心理论范畴需要关注,即汉字造字论、汉字书写论、汉字结构论、汉字形体论、汉字功能论、汉字字用论、汉字系统论、汉字发展论。这一理论体系是汉字应用研究的学术支撑。

其次,关于数字化时代的语文生活,李国英教授指出,标准和规范是对语文生活的一种规范,社会的语文生活却是规范的最主要依据。李教授介绍了语文生活方面调查的变化,指出当代语文生活的调查,虽然从调查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传统的用字领域,还包括一些数字化与数字化相关的领域;但是在调查手段上,数字化的手段与传统卡片式的调查截然不同,数字化的手段已逐渐取代传统卡片式的调查。接着李教授介绍了几种反映当下语言生活变化的书籍和期刊书目,包括国家语委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资源开发中心发行的《中国语言生活》以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编辑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这些书刊对于了解如今语文生活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李教授在回溯了汉字规范的历史,对不同时期的汉字规范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之后,基于语文生活的变化情况,介绍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汉字的规范和标准实施的路径与方法,包括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社会通用字的规范和计算机字库的标准,以及规范的地域性和各标准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李教授认为,对汉字全面系统的整理是制定汉字规范和标准的基础工作,对于汉字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授课结束后,刘晓林教授做了总结评述,认为李教授此讲的核心是传统学科的创新性转化的问题,一个历史悠久、积累深厚的学科,其研究深化的动力,来自回应时代的需求,这种回应不是被动的回应,而应是主动的介入与融合,由此显示一个传统学科存在、发展的价值与尊严,李教授通过传统汉字学如何与现代技术、信息化社会融合的思考与实践,提供了学术研究回应时代的范例。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春玲教授认为,李国英教授的三堂课,内容涉及了汉字学从理论到应用、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李教授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令人敬佩,认为李国英教授讲到汉字学的理论构建问题时,提出的八大核心范畴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可以想见,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汉字学学科更完整更弘阔的体系建立,有益于学界共识的形成。

本次授课也是“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最后一讲,全程参与这门课程的学者,纷纷发言,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回顾了“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初衷和组织过程,认为在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通力协作下,本课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听课的研究生同学在跨文化视野中,拓宽了眼界,领略了中外学者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思想,得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诸多启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本课程的授课教师李正荣教授,认为本课程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多学科融会贯通,有助于青年学子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兼任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的李国英教授希望听课的研究生同学能够从本课程中汲取更多养料,保持好学之心,刻苦钻研,学业精进。刘晓林教授对中外10位知名的授课学者的倾力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认为本课程的开设是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援助青海师大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再接再厉,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合作,让更多西部学子从中获得教益。在真挚的感谢和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圆满落幕。

(陈乾撰稿/赖彦斌供图)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