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第九讲:[法]白乐桑《法国汉学渊源及其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2-06-2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25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大合作项目支持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通识课程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迎来了第九讲,主讲人为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白乐桑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2020级和2021级全体学术型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相关师生,以及南京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中外高校师生近60人在线收听授课。本次课程由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

 

白乐桑教授此次授课题目为《法国汉学渊源及其文化背景》。开场白部分,白乐桑教授明确指出,本课程是用对知识进行挖掘研究的方法,来介绍法国汉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过程,认为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理应具备汉语教育学科史的知识。切入正题后,白乐桑教授首先从欧洲汉学发展的脉络中强调了法国传教士的历史性贡献。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欧洲汉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以意大利、西班牙传教士为主,法国传教士则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所依靠的优势是多语人才身份和理性思维,此为第二阶段。中法文化交流的真正开端是路易十四派遣“国王数学家”前往中国进行学术考察,马若瑟神父的《中国语言札记》是首次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被认为是第一本有学术价值的汉语语法书,法国耶稣会士冯秉正、白晋、雷孝思等人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还有杜赫德、宋君荣、戴遂良等人从不同方面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中,也有中国人发挥了中介作用,如沈福宗、黄嘉略、马建忠等,沈福宗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拜见法国国王的中国人,在法国宫廷展示如何用毛笔写字,表演如何使用筷子,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文化。

白乐桑教授认为,汉字汉语在法国乃至欧洲产生影响,与其在文学艺术层面上的美学交汇是分不开的。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艺术家都有浓厚的“东方”情结,雨果的《东方》、夏多布里昂的《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的行程》等作品,展示了他们所想象与理解的“东方”,著名诗人戈蒂耶之女朱迪特的《白玉诗书》,是一部法译中国古体诗选集,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此后又发展到哲学与汉语的交汇,如谢阁兰的创作中,汉语便扮演了一种“他者的语言”。由此,白乐桑教授辨析了“东方主义”“中国学”“汉学”等术语,贯穿在不同学术领域中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其中“东方主义”是最早的一个涵盖面广的概念,逐渐地被纳入学术领域。

白乐桑教授在介绍了法国汉学生成的历史背景之后,将话题引入到法国汉语教育史方面。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汉文与鞑靼文、满文语言文学教授席位”;1843年,巴黎东方文化语言文化学院设立汉语教育学科;1958年,法国中学创立汉语教学,将课程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出版面向西方中学生的汉语教材。目前有近10万人学习汉语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当前发展状态,法国汉语教育学作为第二外语教育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

此次授课,白乐桑教授以资深汉学家身份介绍法国汉学发展,视野开阔、引述史料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尤其是白教授全程用汉语讲授,字正腔圆,语气自然从容,给听众一种心智耳目全新的体验。

授课结束后,刘晓林教授做了总结评述,认为此次课程是从知识考古学的理论视野,从三个纬度梳理了法国汉学的发展历程,即法国汉学学科的形成史、汉语教学史、中法文化交流史,其中对法国汉学从传教士汉学,到理性的汉学,再到专业汉学过程描述,极具新意,启示良多,并且认为中法文化交往的源远流长,向中国高校师生介绍法国中文教育史文化历史可以作为了解法国汉学发展的参照。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国英教授对白乐桑教授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育教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对白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谨缜密的教学风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本次课程对于浪漫和启蒙时代法国产生东方主义进行了深层原因的探究,从时代、地域、人才、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用宏观理论思考与扎实历史细节梳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释文化交流背后的深刻动因,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并对白教授远在巴黎,教研繁忙之际参与本课程授课表示诚挚感谢。最后,经刘晓林副院长的提议,全体师生通过屏幕向白乐桑教授行拱手礼,为这一场远程线上汉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白乐桑(Joël Bellassen),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汉语教育家,汉学家。法国荣誉国民教育汉语总督学,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汉字的表意王国》《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跨文化汉语教育学》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白乐桑教授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留学,后留学于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等中国多所高校聘任的客座教授,因长期致力于汉语汉字文化教学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推广,贡献卓越,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学术棕榈司令奖,并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和中华优秀图书特殊贡献奖。                                           

(赵蓓撰稿/赖彦斌供图)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