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讲座回顾|李姝睿教授: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

发布时间:2025-09-0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31日上午九时,有源书院第213次活动在西宁市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主讲人为李姝睿教授,讲座主题为《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


主讲人简介

图片

李姝睿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兰州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文化价值论研究。重要学术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儒学联合会董仲舒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教育厅“思政名师工作室”、青海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专家、青海省委组织部高原先锋师资库专家、青海省党建研究会研究员、青海省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妇女问题研究会研究员、青海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宣部重大理论项目、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



一、溯本求源:思想背景与时代需求

李教授开讲,高屋建瓴地从春秋诸子百家的“天人”观念切入,详细梳理了西汉前期的政治与学术背景,包括西汉十二帝、“六艺”传统、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为政权提供合法性的“五德终始说”。阐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强调天的运行是有自然规律的。而汉代第一大儒董仲舒,正是在这样一个呼唤大一统思想体系的时代应运而生,他融汇儒家、阴阳家、法家、道家等诸子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核心即是“天人感应”理论。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二、 核心阐释:天人合一

接着李教授从“天人三策”、王道通三”、“人福天数”、“三种人性说”四方面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详尽地剖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哲学思想。

天人三策:李教授阐释了天命并非永恒,君主需通过“行善积德”来维系其合法性,“废德积邪”则会招致灾异警示,体现了“以天制君”的限制君权思想。

王道通三:李教授解读了“天”的多重含义(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义理之天),并指出董仲舒通过“阳尊阴卑”的阴阳系统构建了社会等级秩序,为“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提供了哲学依据,最终服务于“大一统”的政治目标。

人副天数:李教授强调了“天人感应”是一个互动过程(天为感起,人为回应),人的身体、性情与天道规律相副,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三种人性说: 李教授在对比孟子、荀子、告子的人性论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董仲舒“性善情恶”的观点,并突出了“心”在调控性情、抑恶扬善中的关键作用。





三、历史贡献与深远影响

最后,李教授总结道,董仲舒的思想体系系统性地回答了西汉王朝面临的哲学、政治与社会问题。其“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强化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观念,更通过倡导“三纲五常”、“德主刑辅”,使儒家从一家之学跃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使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使儒学教育制度化,并对此后两千余年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区域文化形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塑造性影响。



图片

本次讲座,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语言,将深邃的古典哲学思想娓娓道来,为在场书友及线上一万多名听众,成功搭建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思想本源的平台,不仅提升了听众对董仲舒及其“天人合一”思想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从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的文化自觉性,可谓一场穿越两千年的思想盛宴。


图片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