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上午九点二十分,有源书院第198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图书馆举行。此会讲的主讲人是赵艳教授,会讲主题为“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赵艳,青海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古典系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学生导师。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青海省第十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CSSCI来源期刊特邀审稿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等。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山宗水源:青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等2部学术专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审美创造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诗,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一)希腊文明
公元前14、15世纪,古希腊文明诞生。古希腊位于亚非欧接壤的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岛以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三面临海,拥有很长的海岸线,这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希腊海洋性的文明。当历史发展到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期”时,希腊文明已与大河文明造就的埃及、印度、中国并驾齐驱,形成了世界文明史上重要的四大宗教传统。发达的海上生产活动培养了希腊人自由开放的民族个性和勇敢热烈的生活情怀,孕育了希腊民族独具特色的神话、艺术或诗歌。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
(二)何为神话?神话何为?
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学术界对于神话的定义有所差别。从社会学的角度,神话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神话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礼仪。从哲学的角度看,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比拟类推思维的产物。而心理学家则认为神话是人类伟大的想象力所能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这种想象力发挥时的心态称为“迷狂”,提出了“迷狂说”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用灵感来创作,只有处于“迷狂”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正的诗。而古希腊的神话与英雄传说是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最为绚丽多姿、雄大活泼的艺术品。希腊神话体系主要由赫西俄德神谱和奥林匹斯神谱两部分组成,赫西俄德神谱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对于宇宙最初状态的看法跟我们现在科学的系统论的观点是吻合的。宙斯做了天神之父以后,神谱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充分体现了父权制社会的种种特点。
赵艳老师在解读希腊神话的现代性时,从酒神与爱神,人与命运的冲突,以及女性的地位三个角度着手,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诠释了希腊神话的现代意义。
(一)酒神与爱神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快乐之神,象征着“人类情绪的总释放和总激发”。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在希腊神话中代表外放的欲望美,阿芙洛狄忒出生于浪花之中,罗马神话中称她为维纳斯,尊为罗马国母,并设立了“维纳斯节”。孟子曰“食色,性也”,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与爱神可以视作体现人的自然本性“食”和“色”的两大主要情欲的象征性艺术符号,揭示了欲望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如“金苹果”的故事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最终选择将金苹果交给阿芙洛狄忒,期望得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体现了人类对原始欲望的追求;在“金羊毛”的故事中,情欲依旧能诱使人们放弃坚守和理智,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这也恰是希腊神话的深刻性所在。
(二)人与命运的冲突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竭力挣脱命运而又阴差阳错地践行了神谕的故事,“愿望与后果的背谬”表现了个人意志与命运的矛盾,偶然与必然的复杂关系。其悲剧成就,推动“命运”成为了希腊神话中永恒的悲剧主题。而《俄狄浦斯王》中的斯芬克斯之谜,象征着人类第一次认识自我和探索自我,开始了走向文明的哲学时代。黑格尔认为,这一谜语的解释在于“显示出一种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于向精神呼吁:‘认识你自己!’就像著名的希腊谚语向人们呼吁的那样。”
(三)关于女性的地位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母系社会的被推翻,是世界妇女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从旧辈神谱到新辈神谱,以宙斯作为界限,划分了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在旧辈神谱中,群婚制表现十分明显,地母盖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宙斯的神权建立之后,盖亚的统治几乎消失且女性的“忠贞”品质得到加强。在《奥德修纪》中,主线是奥德修斯艰难的返乡历程,副线则用其妻子潘奈洛佩的坚守为重点,树立了一个“忠贞”的女性形象的典范。而后,欧里庇得斯所作《美狄亚》的主人公则推翻了忠贞女性的木偶化形象,让该作品成为了“世界妇女的第一个争取平权的宣言”,开创了“爱而不能终其所爱”的文学母题。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汇编而成,包含《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写的是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的最后51天,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作为主要情节,用艺术幻想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习等等各方面的状况,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雄大活泼的人物。《奥德赛》写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赛在返回故乡的路上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他的妻子在奥德赛离家的二十年中,拒绝了许多求婚者,保持了自己对丈夫的忠贞,最终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之所以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一批丰满立体,具有重大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人物。赵艳老师在此选取了其中最主要的英雄形象——阿基琉斯,作为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代表。一方面,《伊利亚特》的故事围绕着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而展开,第一次是阿基琉斯心爱的女俘被夺走,第二次是好友帕特罗克罗斯的死亡,两次愤怒共同塑造了一个易怒,自我,残忍;天真温和善良;对个人荣誉与尊严的极度敏感的复杂的英雄形象。阿基琉斯性格的核心是一个个人本位的丰满的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另一方面,阿基琉斯式的英雄也体现了中西民族精神的差异。首先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充满了冒险精神和幻想色彩;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性格和完整的伦理观念。其次是信仰上的差异,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的欢愉,注重自我体验,追求利己的个人主义;中国古人则克己复礼,推崇奉献精神,更倾向于利他的集体价值的实现。
本次讲座赵艳老师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希腊神话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涵盖主要神祇的故事以及核心神话体系,强调古希腊文明的生命力,带领我们走进了充满奇幻色彩的古希腊世界;同时通过中西神话对比,希腊神话与现代精神的对话,引导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西文明的差异,拓宽文化视野,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关联性、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之间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