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上午九点二十分,有源书院第193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图书馆举行。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杜常顺教授,会讲主题为:边城商史—清至民国时期丹噶尔的城、商与人。
主讲人简介
杜常顺,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青海省高等学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物层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暨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青藏及西北地区历史研究,出版《青海通史》《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杜教授从丹噶尔城的特别之处谈起:丹噶尔地处中国东北至西南农牧分界带, “路通西藏,逼近青海边隘”, 地理交通位置重要,有“海藏咽喉”“青海要冲”“西藏总隘”之称。清至民国丹噶尔城农牧贸易繁荣,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商业重镇,有“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称。经过杜教授的介绍,我们对于丹噶尔城的重要地位有了直观的认识。
丹噶尔城的来历和变化
杜教授接着介绍了“丹噶尔”城名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丹噶尔城的名字源于东科尔寺,是东科尔的异写,为了以示区别,寺称“东科尔”,而城则称为“丹噶尔”。东科尔原为一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东北,有多种关于其地名来由的说法。十六世纪中期,东谷喇嘛达瓦嘉措在此地建成寺院,后转世系统以“东科”命名。东科尔活佛系统在蒙藏地区影响广泛,并在青海地区建立了新的东科尔寺。后因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原寺院被废弃,后在乾隆年间重建。丹噶尔城最初作为军城建立,后逐渐兼具治城功能,成为汉、土、蒙古、回等民族的贸易之所。道光年间,丹噶尔从西宁县析离,成为县一级政区,正式名称为“丹噶尔抚边厅”,1914年改为湟源县。
丹噶尔城内布局严谨,以东西大街为主轴,南北各有街道,形成多个街区。城内设施除了军政官署外,还有各种祠庙建筑,如关帝庙、龙王庙等,这都是民众精神世界的表达。这些庙宇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建和重建,并在危难时刻给予民众精神寄托。丹噶尔城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葺和劫难,包括同治、光绪和民国时期的兵燹,以及河湟事变等事件,其中民国十八年马仲英起兵反冯玉祥国民军时,丹噶尔城遭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破坏。
丹噶尔城的商业与贸易
丹噶尔城作为商贸中心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呢?雍正二年,年羹尧建议在东科寺以西的日月山一带开设互市,后移至东科寺地方,成为青海蒙古各部与内地商民定期交易之所。清代丹噶尔的商贸活动经历了初兴、繁盛、中衰和回升四个阶段。雍正、乾隆时期,丹噶尔商贸初兴,吸引了众多商户进驻,其中新疆准噶尔部的两次大规模商队交易显示了其市场集散与吞吐能力。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是丹噶尔商贸的鼎盛时期,各地货物云集,客商辐辏。同治年间,因地方社会动荡,商贸急剧萎缩。光绪至民国初期,在洋行羊毛贸易的推动下,商贸回升。然而,清末民初时期,由于藏货、玉树之货、蒙古之货的贸易流向改变,丹噶尔的商务逐渐衰落,总体规模大致为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丹噶尔商贸以农牧产品交易为大宗。经历了繁荣与萧条,清末洋行入驻,丹噶尔因与国际市场发生交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皮毛贸易繁荣,带动了整个商业市场的发展,丹噶尔因此获得了“小北京”的称号。丹噶尔的商贸结构以农牧产品交易为主体,包括畜产品(牲畜、皮货、毛货)贸易、药材贸易、粮茶贸易、布匹贸易、手工业品和百货杂物等。其中,羊毛贸易成为清末直到民国时期丹噶尔商贸起伏的风向标。
丹噶尔城的人
丹噶尔城的人口构成多样,居民生计主要靠工商业。
丹噶尔虽为小城,但人口稠密,商业发达,吸引了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群聚集,主要包括东部西藏人、西番人、额鲁特人、倮罗人、汉人、青海鞑靼人以及从突厥斯坦迁来的穆斯林后裔。在清代,丹噶尔是西宁镇下属重要的驻军单位——镇海营城,主要负责镇慑、防卫和治安任务。随着设治,官吏衙役也入驻此地。
丹噶尔城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客商,包括蒙藏商、山陕商、回商,还有欧美商人在此设立洋行。丹噶尔城历史上商业活动的繁荣,商业竞争也很激烈,洋行等外来势力对本地商业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歇家在丹噶尔城的商业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是明清基层社会十分活跃而重要的民间力量,通常扮演官民间中介的角色,特别是在涉及蒙、藏贸易的商业中介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歇家为蒙、藏商人提供住宿、中介服务,并赚取佣金。同时,歇家还需按官府要求行使对蒙、藏商贸活动稽查监督的职能。但是,歇家中也存在少数人发家致富后,利用官府背景进行不当谋利甚至欺行霸市的行为。
丹噶尔城在雍正三年设为市口后,吸引了各路商贾和其他民户逐渐入居,形成了移民社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丹噶尔城的手工业也逐渐兴起和发展。丹噶尔城的手工业以木工、银工、皮工、铁工为主,此外,还有染工、画工、石工等多个行业。
丹噶尔城原为一座军城,但随着商业的兴起和发展,逐渐转变为以商业贸易为主导的商城,其市场功能和集散功能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具有枢纽性地位。商业贸易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丹噶尔地方由西宁县属地逐步析离为独立的县级政区。丹噶尔由军城变成治城也是因为商业的发展。在丹噶尔城,商人是历史的主角,并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杜教授精准地概括——丹噶尔城因商而兴,因商而成,因商而名。
伴随着杜教授精彩的讲解,我们一同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了丹噶尔这座边城从军事重镇向商贸繁华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城、商与人之间错综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关系。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丹噶尔这座古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源书院第193次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