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着说:“小时候妈妈种下了一颗环保的种子,长大后我们还没明白,环保的种子却早已长成了大树。”讲到草原的蔚蓝天空,天空下的一草一木时,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容光焕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充满了活力。在南加的自然展馆里,他靠着墙和我聊天,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南加老师从那些打击偷捕者的刺激对抗讲到草场边收养过的小鹿,从小小的南加讲到如今南加的小小孩子们,从一个人的独行时光讲到一群人的到来和守候,他笑着说过去的经历,我强压住感动的泪水。草原上的南加是坚韧的汉子,自然里的南加是单纯的孩子,对于我们的到来,南加老师显得很高兴,得知我是大学生后他更是直言,这里不是我的家,是南加和志愿者的家。在一张治理沙漠化的成果展示图前,南加老师带着明媚的笑容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感谢我们这些大学生能够远道而来宣传草原的故事。我也竖起了大拇指,为南加,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为土地上的每一份坚守。
阳光、土地、一棵树
在小泊湖保护站,我们种下了一棵棵沙柳,南加老师的孩子们与陪伴在南加老师左右的当地志愿者的孩子们兴奋地随着我们前往,延绵的沙柳让人很难将片土地与盐碱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我们不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志愿者,这里的每一棵沙柳都曾被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们亲手栽下,我们也不是最后一批种下沙柳的志愿者,南加的保护站永远需要并欢迎着每一位为自然而来的行动者。
我想象着
南加与志愿者们
在草原上行走时
孤独的背影,
便读懂了孩子们栽下沙柳后
南加老师欣慰的笑意。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南加在青海湖畔站成了一棵沙柳,站成了永恒,无世俗欲望,只做自然的孩子。
咽一口盐碱地上苦涩的土
我是扎根在你身体里的沙柳
把根脉揉进草原的血肉
我是流浪在高原上的游子
任狂风肆虐,暴雨如注
我把牙关紧紧咬住
在贫瘠的土地里发芽
骄傲的太阳也该低下它的头颅
看沧海桑田,生灵万物
我用双腿丈量故土
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走
濒危的物种也需要我来守护
我是沙柳,扎根草原深处的沙柳
这是故土,是我魂牵梦萦的故土
在青海湖畔
一个个行者站成了排排沙柳
在高原腹地
一簇沙柳延绵了千里,绿意盎然
一片湖泊吞咽了眼泪,蔚蓝深邃
一群行者捡起了荒芜,芳草遍地
生命绽放的油菜花
我的家乡在门源,每当七月中旬,金黄的油菜花连绵成一片海,在微风下荡起一片涟漪,令我意外的是,在草原深处,我竟然也能邂逅一场油菜花的盛开。在青海湖阿克班玛环湖度假酒店,万顷绿中点缀着一片金黄,低矮的油菜是高原特有的作物,在这片熟悉的花海旁,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涂抹绚烂的色彩,观察一株油菜花的盛开,记录一次生命的绽放。
捡起一个小小的瓶盖,我们化腐朽为神奇,变垃圾为宝贵,制作出一条条斑斓的湟鱼挂件,“青山行”三个字刻在鱼腹上,美丽自然的景色则刻在了每一个人心底。在这次生态研学之旅结束前,我从青海湖边捏了一把小石子,将湟鱼挂件和小石子放在了一起带回去,并许下一个下次再来的约定。下次来时,湖水青青草色新,我要把石子撒回湖里,以一个承诺延续这段美好的记忆。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一片星空,一场日落,一次欢聚,一团篝火。在青海湖畔
,我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点燃篝火,肆意畅谈。孩子的视角是单纯而又美好的,在篝火旁,小朋友们谈起一路的感受时,总是难掩嘴角的笑意,三年级的小姑娘董博艳说:“南加老爷爷的妈妈给他种下了环保的种子,我的心底也有了一颗环保的种子。”
那一刻,我的感动油然而生,生态环保之路且长且广,保护环境的队伍则将不断壮大,成百上千个南加在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才让我有幸能在远离都市的车水马龙后回归自然的怀抱。在篝火旁,我读起了我的那首小诗,致敬每一位为生态保护做着贡献的人,致敬在这个盛夏,带来感动的每一时刻。
青山从来不语,它静默地接受每一场雨的洗礼,借一场蒙蒙细雨,孩子们在青海湖边作诗,他们说:“今天,我们相聚在青海湖,天空把豆大的眼泪,砸到了青海湖青色的眼里……”我以为这场雨会扫了孩子们的兴致,但明显我又用大人的想法猜错了孩子的心意。
观察小小湟鱼苗的生长环境时我借机讲起了湟鱼的知识,回来的路上便听得到耳边叽叽喳喳的讨论声,“湟鱼的脑袋上顶着两个大灯笼”“身体就像一根金针 菇”……天马行空的法让人忍俊不禁,也不禁感叹孩子们就是天生的诗人。
在抬眼就是青海湖的酒店观景台,我们开始了一堂湟鱼保护主题课,于是便有了那首青山在哭泣的诗歌,21位小朋友每人一句话,我们把话编排成诗,排演节目,把生态实践带到了课堂里。
孩子们的诗:二十一行诗
今天,我们相聚在青海湖
天空把豆大的泪珠
砸到青海湖青色的眼里
是谁在哭泣?
我继续寻觅
在青海湖边
垃圾堆满了草地
我只听见哭的声音
我找不到踪迹
听说过湖底湟鱼美丽
可我找不到他的身影
等啊再等
有一天,一群人来到了这里
他们捡起垃圾
让湖水恢复了美丽
我问他们你是谁
他们说
宣传湟鱼知识 我们在行动
青海湖又有了活力
用行动 在青山中
青海湖永远等你
尽管这只是一首稚嫩的小短诗,创作的过程却也充满了感动。
二年级的刘汉文小朋友是整个团队中最小的孩子之一,一路上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观察着一切,我原本以为小小的他在研学过程中体验大于感受,可是在共同创作这首小诗时,我们说起阴雨蒙蒙的天,他举起小手说出了那句“青山在哭泣”。
那一瞬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在研学的旅途中,我们没有刻意的引导,没有笼统的说教,只是让孩子们体验再体验,参与再参与,然而潜移默化间,小小的他们早已身处这场诗意的生态之旅,从一场雨中看见了青山的哭泣,看见了生态里曾经满目的疮痍。
于是我便明白我不必再说更多,把笔交到孩子们手里,用童真的眼光尽管去描绘,世界在你脚下,你写出什么,世界便是什么样子。
草原英雄
还记得南加老师在和我交谈时那个哽咽的瞬间,他主动提起草原英雄索南达杰,他们之间有着一位共同的好友,在索南达杰长眠在可可西里草原上时,这位共同的朋友曾拉着他的手流着泪劝说他放弃,南加老师却说索南达杰的死让可可西里成为了国家保护区,“如果我一个小小牧民也死了,能让青海湖边再也没有偷盗,那我南加也愿意去死。”
这是南加老师曾对劝说他的好友说过的话,也是他在哽咽着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对我说的话,我无法用文字描述出那一刻在这个牧民汉子身上感受到的震撼,以至于当我站在青海湖实践教育基地的展览馆看着墙上挂着的照片里,憨态可掬的普氏原羚站在广袤的草原上时,又想起了和南加老师交流的那一天。我如此庆幸可爱的南加老师身体还算硬朗,在如今国家动物保护法越来越健全的今天,他能够亲眼看见草原上每一方寸里的万物生灵。
回程的路上,过去三天两夜的时光在脑海中倒放,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得上一名志愿者,毕竟在生态保护的实践里,我的行动远远不及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扎根在青山中和草原上的坚守者们,我从来不敢说自己能耐得住寂寞驻守一片土地,也无法许诺未来会定期回到这里。但我又明白自己该做点什么,或把感动定格在相册里,或用手中的笔写下寥寥几句。或说、或做、或记录,我总该行动在家乡的土地。
你要写青山行,你就不能只写青山行,你要写扎根在盐碱地上的排排沙柳,把苦涩咽下后吐出延绵的绿铺满草地;你要写冬季的青海湖畔生机依旧,一只高傲的天鹅底下头颅,吻向了南加的额顶;你要写一只鼠兔窜出草地时,惊动了一只散步的野驴;你要写夜空把群星在夏夜里抛起,群星下的篝火里我们再把歌声唱起;你要写一条湟鱼穿过逆流的瞬间,一簇浪花也被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