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第183次会讲活动】张薇:《雪山大地》的生命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7月28日上午9点,有源书院第183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图书馆举行。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张薇老师,会讲主题为:杨志军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的生命启示

主讲人介绍

张薇,评论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张薇教育团队工作室”顾问,青海师范大学杨志军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写作领域有文学评论、摄影评论、电影评论、文化随笔。主要研究杨志军及其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杨志军作品的评论及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有《寻找杨志军——通向彼岸的多种可能》(文学评论集),《秘境三江源——生态摄影的心灵之旅》(摄影评论集),《渡到对岸》(随笔散文集),《第三种水》(长篇小说)。被评为2012年青岛市三八红旗手,2013年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7年山东省“齐鲁最美教师”。

7 月的西宁,阳光热烈而璀璨。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时刻,评论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杨志军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薇教授应邀在有源书院进行会讲。本场活动由有源书院学友苏青主持。

张老师从杨志军简介、杨志军与“雪山大地”、 茅奖作品长篇小说《雪山大地》、《雪山大地》人物形象、坚持“生命中心主义”、 生命中心主义的核心“爱“等六个方面对杨志军的创作历程、茅奖作品《雪山大地》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

一、杨志军简介

首先,张老师介绍了杨志军从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长期致力于写作,迄今出版长篇小说31部,发表(出版)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通讯、报告文学100余篇(部),长篇小说《藏獒》入选《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入选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雪山大地》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藏獒》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读者奖。《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四届江西省文学艺术奖。《海昨天退去》获首届文汇报“全国文学新人奖”。《伏藏》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十万嘛呢》获第一届青岛“海鸥文学奖”,《来自天堂的敬礼》获第二届青岛“海鸥文学奖”等多项荣誉。19871月《当代》第一期首发《环湖崩溃》是新时期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开山之作。

二、杨志军与“雪山大地”

张老师阐述了杨志军与“雪山大地”的紧密联系。她指出,《雪山大地》完整展现了当代青藏高原历史变迁的长河:地理意义的三江源地区,黄河、长江、澜沧江如何润泽大地,滋养生命;现实意义的青藏高原,万物如何诞生、生长与死亡,以及重生,生生不息。出版《雪山大地》的时候,杨志军已离开故乡青海,在黄海之滨青岛生活了27年。27年意味着杨志军创作生命的青壮年来源于他的文学和精神的原乡--青藏高原。从零海拔的青岛回望高海拔的青海,从波涛万里的大海到旷天大野的高原,杨志军一次次重返故土,一字字写下对高原的爱与思考,一部部交付给这片大地光明澄澈的心灵之书。

在长达 40 余年的写作生涯中,杨志军笔耕不辍,作品题材丰富多样,从早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索,到对荒原生态的生动描绘,再到对藏地文化的细腻刻画,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建构起一个有着鲜明个人印记的自然的精神的青藏高原,这是他灵魂的“雪山大地“,也是他一生书写的“雪山大地”。

张老师全面介绍了杨志军从写作之初发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的道德支柱的中篇小说《大湖断裂》,到新时期中国生态小说的开山之作、现了生态变迁的严峻现实《环湖崩溃》,从获得首届文汇报全国文学新人奖的长篇小说《海昨天退去》到荒原生命迁徙的史诗《大悲原》,戴上“荒原作家”荆冠的“杨志军荒原系列七卷本”,再到描绘藏獒的忠诚与勇敢引发“獒狼文化”论争的《藏獒》三部曲,到探讨一切人的活动中只要种植了“爱”的善因,平凡而世俗的人与生活同样会显现最纯净最有尊严的人性,也是最根本的信仰的《伏藏》,藏族人散漫、天真、拙朴背后蕴藏着强大的坚韧、达观、包容和消化能力的《西藏的战争》,向骆驼及一切有情有义的动物和生命致敬之书《骆驼》,杨志军的忏悔录或者更具有寓言性质的启示录的《藏獒不是狗》,生命之善与生命之爱交汇的情感通途与精神通道的《海底隧道》,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面对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道德选择和良知的光亮的《潮退无声》,以少见的道德勇气描摹草原的现实与未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实现现实与精神家园重建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展现青岛殖民时期历史的宏大波澜中个人命运悲歌的《无岸的海》,闪耀着教育理想光芒的《我们驶向大海》,彰显爱、平等、尊重的自然伦理,保持对众生万物的善待、温情与敬畏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理想主义三部曲《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雪山大地》,及云南西双版纳的生命史诗《大象》。

杨志军从雪山大地走过,便以雪山大地的海拔与高度、辽阔与深邃、激情与爱写作,他书写的荒原、藏地、海洋、雨林,都是他的雪山大地。雪山大地是杨志军的意象、哲思、诗性、情怀、灵魂、精神的文学表达,也是他文学的大生命。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无论是广袤无垠的荒原,还是神秘深邃的藏地,都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其作品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荒原象征着生命的原始力量,藏地代表着心灵的归宿和信仰的寄托。杨志军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三、茅奖作品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张老师重点解读了茅奖作品《雪山大地》。小说以父辈们建设青藏高原的生命历程为原型,以杨志军标志性的诗性与哲思,展现了1949年以后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藏地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小说描写汉族干部“父亲”来到沁多草原的野马滩蹲点,调查走访牧民的生存状况,遇见了原沁多部落头人现任沁多公社主任的角巴德吉,角巴德吉让牧人桑杰带着父亲去野马滩,就此开启了父亲与角巴汉藏两个家族、两个民族的人生传奇,他们与青藏高原的雪山大地共同经历了沧桑巨变。

杨志军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而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场景。小说聚焦于青藏高原的发展变迁,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思考,描绘了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融合。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四、《雪山大地》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的汉藏民族三代高原建设者的鲜活形象,共同构成雪山大地的精神图谱,成为与雪山大地融为一体的大生命。杨志军描写了现实生活的严酷真相,又用理想主义的笔触写出兼具日常性与神性的人物,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显示出雪山大地无穷的生命力量和永恒的精神意志,他们是雪山之子,是大地之魂,是人类命运的追问者、沉思者、承担者和完成者。

五、坚持“生命中心主义”

张老师介绍说,杨志军坚持“生命中心主义”,《雪山大地》彻底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人定胜天”。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雪山河流,杨志军都视之为灵性、神性的生命体,他描写的动植物和山川,能够按照自然界的规律管理自然,一切人的干预都是对自然的无知与狂妄。

六、生命中心主义的核心——爱

《雪山大地》共有十七章,每一章都有一首诗歌作为题记,每首诗歌都通向理想,是关于爱的呼唤,是为天地间的生灵祈愿。理想的人类关系、生命形态、自然存在、世界样貌都指向一个大写的“爱”。

 为了让学友们更直观的理解雪山大地所蕴含的精神,张老师播放了杨志军写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的诗歌--《有一种精神叫果洛》的视频短片,并且深情朗诵了《雪山大地》中的诗歌《赞美阿妈》。这些都是为雪山大地而作的经久不息、流传千年的颂歌:

阿妈你的乳汁是金色的吗?

不是金色的是白闪闪的,

可是我知道它比金子更宝贵。

阿妈你的眼睛是珍珠的吗?

不是珍珠的是黑玛瑙的,

怪不得它赛过了所有的珍珠。

阿妈你的脸庞是月亮的吗?

不是月亮的是杜鹃花的,

原来山野的美丽是你的容貌。

阿妈你的心情是灿烂的吗?

不是灿烂的是清洌洌的,

草原上的河流都是阿妈变的。

金子的阿妈、珍珠的阿妈,

月亮的阿妈、灿烂的阿妈,

你的干净漂亮是世上没有的。

白闪闪的阿妈、黑玛瑙的阿妈,

杜鹃花的阿妈、清洌洌的阿妈,

你的温暖芳香是世上没有的。

听了张老师满怀激情与诚意的精彩讲座,书友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互动交流环节,书院郭桂兰、潘彩霞、贺文强、马秀娟、苏青等几位学友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书友们感叹于杨志军作品中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洞察,对其独特写作风格表示赞赏,并且结合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杨志军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抒发自己对雪山大地的情感,也为自己是雪山大地的儿女而自豪。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动不已,热泪盈眶。学友们高水准的分享也让张老师数次落泪。

她说:因为杨志军先生的作品直入人心,是文学的力量连接起在场的每个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