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下午三点,有源书院第180次会讲活动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举行。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刘强教授,三江源民族中学马强老师主持,会讲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为学为师之道。
主/讲/人/简/介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兼任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说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渊明学会理事、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等。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已出版《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世说新语新评》《魏晋风流》《论语新识》《古诗写意》《世说三味》《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四书通讲》《世说新语通识》等著作二十余种。2010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竹林七贤》。
刘强教授从“钱学森之问”讲起,指出当下教育的困境,并总结了当代社会的怪现状:有文凭没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有学历没学养的人越来越多,有地位没品味的人越来越多,有名气没骨气的人越来越多,有心脏没心灵的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我们当前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针对该问题,刘教授追溯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解读了古人的为学之道,利用孔子、孟子等古代先贤的经典教育事例名言,强调先贤重视道德的学习,更重视“知行合一”;他认为古人重视“为己之学”,所以我们当下要改变学习观念:学习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在道德的践履中得到愉悦,并在身心的修养中“变化气质”。
随后,刘教授还提出“蜡烛论的悖谬”。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将教师比作蜡烛,体现教师的奉献精神,而他认为蜡烛虽然能照亮别人,但属于“一次性消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不断提升自己,而非仅仅“燃烧自己”。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为师之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教师应是一盏明灯、心灯。
最后,刘教授总结现代教育应培养的几种能力:学习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审美的能力、爱的能力,同时提出当下亟待加强的几种人文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他强调老师的光芒,就是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并在授课过程中以文化之,用自身的道德能量去影响学生,成为润物化人的中流砥柱。
讲座持续进行两小时,书友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感受到了古人深邃的教育哲学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