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经典浸润人生 吟诵传承文明

发布时间:2023-03-17文章来源:青师鹿鸣诗社 浏览次数:

吟诵,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古老而优良的传统。吟诵是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是中华传统读书法,在古代就叫做“读”。古诗文在吟诵中,才能展现它原有的美感,体会它原来的韵味,理解它完整的含义。
     感受古诗文美感,领略中华文化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鹿鸣诗社吟诵团前任团长路鸿萍学姐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的吟诵——《游子吟》。

游 子 吟


[唐] 孟 郊



小贴士:

吟诵谱分上、下两行,表示音调的相对高低。每个字后面点的数量表示长短。入声字没有点,所以它最短。韵字是三个点,最长。




鸿萍学姐带领同学吟诵——《游子吟》


鹿鸣诗社吟诵团前任团长,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大三在读的路鸿萍学姐在支教实习过程当中带吟诵进课堂。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吟诵《游子吟》,不仅是在表达了鹿鸣诗社存在的目的,更是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路鸿萍学姐和诗社指导老师纳秀艳教授,以及千千万万个吟诵爱好者的愿望。我们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弘扬传统文化,让吟诵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灿烂绽放。

游 子 吟


[唐] 孟 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归:回来,回家。
⑤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


孟郊年届半百时才有机会出仕,到任后将母亲接来同住。此时的孟郊饱尝了世间辛酸,更觉得亲情可贵。这首诗押“i”韵,拖长是有细长绵延的感觉。正如母亲的思念绵绵不绝。“密密”和“迟迟”都是叠字,令人感觉反复不已,“寸草心”是三个短音,而“三春晖”是三个平声长音,对比强烈,令人感到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伟大的母爱,只能怀着感恩之心,尽力孝敬母亲。
           

    ——选自开明出版社《中华经典吟诵》

获得更多精彩请关注鹿鸣诗社公众号


顾问:马敬芳

指导:纳秀艳  马豪杰

社长:赵文蓉

编辑:陈艺苑

审核:郭凯锐 赵文蓉 马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