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有源书院第120次会讲

发布时间:2022-04-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10日上午9点,由于受疫情影响,有源书院第120次活动更改为线上讲座,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青海师范大学的纳秀艳老师,会讲主题为:《诗经》中的婚恋诗(二)。

主讲人介绍

纳秀艳,九三学社成员,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九三学社中央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此次会讲内容承接上次课程,纳秀艳老师将带领书友们继续领略《诗经》婚恋诗的魅力。

一、温故知新

在风、大雅、小雅中都分布有婚恋诗,共有诗约77篇,其中风诗含71篇,此外雅诗含6篇占全部风诗160篇的48%,占《诗经》总篇数的25%左右。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比极高这充分反映出婚恋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题材之大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重男女、重婚姻、重家庭的思想源流之处。《周易》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

在上节课中,纳老师也提到了春秋时期的媵嫁婚制。所谓媵嫁婚制,就是指娶妻时,妻子的妹妹或侄女随之嫁过去。这是周王为了扩大统治势力,实现“一表三千里”的目的而实行的一种贵族联姻制度。

纳老师对《关雎》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地解释:

(1)《关雎》为《诗经》的开篇之作。

(2)孔子论《诗》以《关雎》始,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是纯正、雅正的体现,《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中国人中正平和的本质特征。

(3)后世皇帝废后多以“无《关雎》之徳”为名,如汉代光武帝废郭后的理由就是如此。(这种观点来自于《毛诗大序》中“关雎,后妃之徳也”)

(4)皇太极修建“关雎宫”来表达对宸妃至真至纯的爱情,表现了帝王式的深情。

(5)自古以《关雎》为底色的婚书。

(6)以“琴瑟和鸣”、“琴瑟之和”、“琴瑟和谐”作为美好婚姻的象征。

总之,《关雎》赞美了和谐美好的婚姻生活,是中国式好家庭的典范。

二、对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赞美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全诗的叙述有点类似与今天的mv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夫妻情感和睦、家庭幸福的美好生活场景。第一个镜头:启明星悬挂于天,公鸡鸣叫,妻子催促丈夫早起。第二个镜头:妻子祈愿,一愿丈夫打猎能射中野鸭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内来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爱。第三个镜头:男子赠佩,夫妻二人情意绵绵,甜蜜生活达到高潮。《女曰鸡鸣》即是反映好婚姻、好家庭,也是赞美贤内助的诗篇;在表达琴瑟和鸣主题的同时,又强调周人尚勤的思想。

三、反映青年男女的自由约会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歌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河岸上手拿兰草,如遇心仪之人,便可将手中的兰草赠予他,以表达自己的情义。而且,此处的芍药就是中国古代的“玫瑰”,是中国的爱情之花。上巳,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也是中国古老的情人节。男男女女于三月上巳在溱洧两水之上,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配偶。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首诗歌完整地呈现了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场景,以昂扬热烈的情感为基调,展现了巫风文化背景。诗歌每章的开头皆以采摘植物起兴,在上古巫风文化的影响下,这种“采摘植物”似乎与性有种象征意的联系。上古蛮荒时期,人们多在桑林间祭祀桑神和生殖之神,并认为男女于此合欢可促进万物的繁殖。

在此基础上,纳老师向我们进一步阐释了《诗经》中的“桑林母题”。《诗经》中的爱情婚恋发生地多为水岸边、桑林间等等,而桑林则象征着欢快、奔放、热烈以及对于生命的尊重。《诗经》中的桑林濮水是美好爱情的见证;“秋胡戏妻”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桑间,但由于深受汉代经学的影响,这个桑间故事却有着格外沉重的格调;而到了汉乐府《陌上桑》中,桑林主题又重新回归了轻喜剧的色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中国人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短短三个小时内,纳秀艳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期的男女的婚恋故事,并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向书友们阐释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最后全体书友向纳老师行拱手礼,有源书院第120次会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