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青师语文杯”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成果展(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1-04-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

“青师语文杯”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成果展

 (第一期)


  为集中展现文学院学生的师范文化,培养同学们乐于学习的兴趣以及审美情趣。4月初,在铁生兰教授的亲自指导和策划下,我校文学院“青师语文杯”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成果展(第一期)圆满完成。  

   十年树木,励精图治,百年树人,任重道远。文苑翰墨飘香,循教育要义,育未来之师,此文学院之幸也。本次展出根据展厅的空间结构,对要表现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布局,结合当前最新的室内空间表现理念和多媒体技术,力图打造一个富有视觉冲击力、动静形式相结合和充满文学院内涵的现代大学展厅,并设置了四个专栏。

     

                              

一是书法作品(钢笔字、毛笔字)

沉醉墨海,书写人生。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均有严格的书写法则,本学期的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中“墨鸣生活,笔舞青春”书法训练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助教研究生在铁生兰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针对此次训练严格按照其规范写法,对每位同学都提出针对性实用建议,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每位同学都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最终展示出自己的成果和进步。

向美而生,这是凝聚了时间与努力而书写的美。每个汉字,无不流露着真诚与内涵;欣赏文字,赏内心深处的美与善良。

    

 

二是语文之声(朗诵)


看似平实无奇的文字,朗诵便可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心里话不妨自己写出来,读出来,这是铁生兰教授每每鼓励学生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的确,最美的声音不过那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朗诵便是它最好的归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针对本学期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中的朗诵训练,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在规矩中自由发挥,即每周限定一主题,朗读内容为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学生自己按照主题选择课文,在了解文章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之上,抓住细节反复诵读,使自己身临其境,成为“朗读者”,训练成果展示结合互联网技术采用二维码方式给听众以直观的感受,去聆听美声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温暖



三是黑板字画(粉笔字、简笔画)

回忆年少,曾几何时,是否有那么一位老师,他或许相貌并不出众,谈吐不是那么幽默风趣,但是他凭借一手行云流水般的板书,让我们印象深刻,心追手摹。甚至至今,我们的某些字,都还保留着曾经那位老师的影子。字如其人,画如其心。作为未来的教师,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除了精细的讲解分析外,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憧憬自己的简笔画能为课堂板书增添亮点,给学生美的享受。基于此,师范生的粉笔字与简笔画练习势在必行,在练习期间,同学们有过领到小黑板的开心模样,也有过一个粉笔字写不好而闷闷不乐的表情,认真做事的同学们是最美的,此次展出,感受了同学们努力向未来优秀教师靠拢的内心。

  

四是创意空间(叶之诗)

饱满的课堂生活使我们与时间匆匆擦过,很难慢下来留意当下。铁生兰教授鼓动学生学会驻足留心,慢下来仰望天空,便见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树叶随风飘舞,大家去发现,去拾取最简单的元素,捕捉季节,留住季节,自己动起手来发挥丰富想象力,分三步骤完成:第一,构思主题,勾画草稿;第二,选择树叶、树枝等元素,剪裁加工;第三,粘贴完成,用心做成一首叶之诗。

这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叶之诗,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时大家也络绎不绝的说个不停,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制作寓意、制作小插曲等。每个人都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每一幅都藏着一个故事。其实,有时生活的确需要适时慢下来,一杯暖茶,一本闲书,一幅作品,便能心旷神怡。


 

  本次展示活动得到学校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413日下午,教务处李新文老师在文学院张韧书记和铁生兰老师的陪同下,对本次展示进行了检查、验收和指导,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次“青师语文杯”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成果展,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文学院师范生的风采,将笔墨、朗诵、树叶等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给大家视觉上带来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学生参与式的展厅将继续开展下去,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真正做到由内而外的为人师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矢志不渝铸师魂,勇立潮头争一流。愿一方展厅承传统、励后生、续华章。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文学院